理论知识
  • 启功书法访谈问答

    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老前辈,学问、书法如... 阅读全文>>
     2012/2/13 13:38:16
  • 米芾书论:海岳名言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 阅读全文>>
     2012/2/13 12:59:44
    标签: 奇巧 书论 
  • 中国书法艺术对立与统一关系

    中国书法,是以抽象的笔墨线条和丰富的汉字形态反映世间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之意象美的艺术。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完全符合哲学上对立统一的法则。这个对立统一的法则,时时处处体现在物象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书法艺术的矛盾和变化之中。书法艺术的诸多对立统一关系,尤其显得重要、必须... 阅读全文>>
     2012/2/10 13:44:38
  • 最值钱的名人书法字

        楹联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是世界艺术市场的奇花异草。从格式区分,书法也似国画,有卷、轴、册、页等,但当今市场上出现最多的书法作品是楹联。  楹联出现于宋代,它的盛行却在明万历以后。楹联也称对联、楹贴,两幅上下对称,... 阅读全文>>
     2012/2/10 13:34:45
  • 读书和书家的文化修养

    文气   诗意   书境文气的不足和诗意的失落已是时下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书坛有识之士早已达成的共识。当人们走进现代化的书法展厅,面对琳琅满目、几百上千的书法作品,却很难找到几件富有文气、诗意而书境颇高、耐人寻味的突出作品。什么是&ldqu... 阅读全文>>
     2012/2/9 15:39:43
  • “笔墨”中国

    “笔墨”在中国文化的概念中,自西汉起就早已不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东西了,虽有技术层面的,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早已发展成为演绎中国文化思想学术观念的载体,它是中国艺术“意”—“象”体系中的桥梁... 阅读全文>>
     2012/2/9 15:37:59
  • 书法的原教旨者柳曾符

    什么是书法家?时下约定俗成的界定好像是这样的:在书法家协会这类准官方组织中有显赫的位子,各种展览中不做评委就获大奖,经常在书法类专业杂志和其他媒体上出现姓名及其作品,凡有人求字必须出多少钱一平方尺,拍卖会上不断刷新他作品价格的纪录,身边有一大帮学生,学生的作品集和书房纷纷请他题名... 阅读全文>>
     2012/2/8 13:32:59
  • 欧阳中石草书书论析要

    一、论笔法    旭(张旭)尝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今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    ——蔡希综《法书论》&n... 阅读全文>>
     2012/2/8 13:24:42
    标签: 草书 书论 
  • 论书法之“韵”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这样论述:“书画以韵为主”“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中国的书、画、诗歌等艺术的追求目标,发展到唐代以后,逐渐从理论的探讨,到自觉的... 阅读全文>>
     2012/2/6 13:51:12
  • 文人素质与文人书法

    夔州作》的前四句,很“文人”的书法家在落款时却写“杜甫诗一首”。此诗的后四句为: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也就是说,加上这四句,才是“杜甫诗一首”。  杜甫《移居夔州作》并不被书法家们广... 阅读全文>>
     2012/2/3 10:53:09
  • 书法文化之东方韵味

    书法之美,若能真切感悟,进入脑际的便是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心与思、志与气、爱与恨,人世诸端,皆能表于这方寸之上。墨舞飘际,便是文字、绘画、音乐浑然一体之时。故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苏轼道“书必有神... 阅读全文>>
     2012/2/3 10:45:26
    标签: 书法 王羲之 东方 
  • 书坛寿星:于右任

    诗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公元1964年11月10日晚8时8分,美髯公于伯循右任老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按照中国传统纪年,享年八十六岁。三个月前,右老住... 阅读全文>>
     2012/2/2 10:36:30
  • 书坛寿星:林散之

    公元1937年,这是让所有中国人耿耿于怀的年度,7月,北京和天津相继失守,11月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失守。侵略者显示了所有的屠杀技能,让中国人经历了空前的灾难,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何以东瀛这样的弹丸之国,竟可以到这里大肆砍杀,这是让我们不能不永远警惕了。同年同月的乌江镇,飞机... 阅读全文>>
     2012/2/2 10:34:28
  • 书坛寿星:沙孟海

    公元1992年10月10日10时10分,著名书法史学家、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浙江省医院与世长辞。在农历则为九月十五日,岁在壬申,属猴,按照中国传统的计算方法,终年九十三岁。在前一年,他还作七言联一副云:到处溪山如旧识;此间风物属诗人。书法稳健,气势宏大,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而这前一... 阅读全文>>
     2012/2/2 10:32:19
  • 文化是中国书画的生命线

    在中国艺术文化史上,书法的地位非常高。艺术家对琴、棋、书、画不仅看成是把握人生的一种艺术技能,更看成是个体有限生命之诗意生存中的高妙境界。但是进入现代性话语以来,现代中国书画和西方世界艺术趣味的冲突日益加大,在全球化西化一体化的文化偏见中,东方境界正在被不断贬抑和自我轻视,进而在... 阅读全文>>
     2012/2/1 11:30:07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