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2009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2010/7/14    作者:中国书法院    来源:书法欣赏    阅读:3731

2009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撰写)
前 言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在共和国华诞的焰火中洋溢着书法点线的光彩,笔飞墨舞中凝结了书法人对祖国生日深深的祝福。

  2009年,中国书法进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的传承与保护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书法创作中模拟跟风现象明显,围绕简帛书法的研究与创作等话题成为关注对象。各种展览活动缤纷多彩,全国性书法展览继续引发书坛热议,张海、邵秉仁、陈振濂等个人书法展览声势浩大、反响强烈。《共和国书法大系》等出版发行,标志着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取得最新成果。网络对书法的影响备受关注,寻找自身定位、打造自身特色成为书法网络的共识。书协换届,引发了人们对种种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之间的思考。

  2009年,中国书法需要记忆、需要留念,更需要认真的回味和反思。

  我们旨在对中国书法在过去一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描述、总结概括和学术评估,为现在和今后积累可供借鉴的资料,引发人们对于书法的未来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本报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组织编写。
目录

前言 / 3
2009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 4
一、申遗成功:书法进入“非遗”时代
二、模拟跟风:当前背景下的书法创作
三、梳理当代:当代书法研究的基础构建
四、五彩缤纷:年度书法展览综述
五、寻找自我:书法网络开始走向自立之路
六、“官军来了”:书协换届引发的现象与思考
七、年度关键词:年度热点事件纪要
1、中国书法申遗成功
2、“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
3、河北书协换届
4、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5、陈振濂书法展
6、展览结果公示
7、古代书法拍出天价
八、年度记忆:声音与人物

1、声音
苏士澍: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蒋巍:设立“中国汉字节”
沈鹏:对于书法审美已有公众木然
聂成文:学王羲之比学聂成文强千倍
李胜洪:比书法申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保护
王蒙:汉字绝对不能改,改了中国就亡国了

2、人物
李铎
魏启后
2009年中国书法大事记 / 16
2009年国内主要展事活动一览 / 23
2009年主要书法论著出版情况一览表 / 28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结果 / 30
第八届全国书学研讨会评选结果 / 32
2009年国内部分书法报刊 / 36
2009年部分书法网站(论坛) / 37
 
一、申遗成功:书法进入“非遗”时代


  2009年9月30日,应该是值得中国书法史铭记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2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通报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美术报、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网、当代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家论坛等50多家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新闻通报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联合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书法》一书同步发行。

  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社会对于书法的关注和国内书法界团结努力、通力合作的结果。长期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书法这门中国艺术的保护传承和书法申遗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每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都有代表和委员采用提案、发言等方式,为中国书法发展和申遗工作建言献策。国内书法报刊、网络也先后通过访谈、专题等形式对书法申遗进行研讨和论证。200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赵学敏等4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建立中国书法馆”的提案,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及现实需要出发,对建设中国书法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说明。这一提案代表了书法界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人们对于书法保护、传承的关心与关注,得到了大会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7月,文化部召开“中国书法馆”及相关议题专家论证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在社会各界对于书法给予高度关注的同时,广大书法专业工作者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近30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双百”方针指引下,通过举办书法展览、理论研讨等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创作骨干力量,为当代书法复兴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尽情享受书法申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的同时,应当看到,申遗成功,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的开始,它为书法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契机,也使今后书法传承、保护的责任与任务变得更加重大和艰巨。

  一方面,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在全社会推广普及,特别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对此,全国人大、政协委员们已经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在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都有许多代表为此建言献策。同时,文化、教育部门也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在2009年内,天津、上海、江苏等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对中小学写字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另一方面,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传承保护更离不开对艺术本体的关注和艺术水平的提升。遵循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发挥人们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是书法艺术水平得以提升的基本前提。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书法的多元化发展和书法人自身创造力发挥上,我们还有许多观念需要调整。如何面对和认识对当今社会背景下书法的生存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书法的影响,如何面对社会书法评价标准混乱的现状并予以引领和校正,如何真正从书法艺术本体出发,以艺术的、客观的立场和观点来鉴赏评判书法作品,如何以艺术的标准来学习、创作书法,如何将书法艺术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对书法文化进行更好的普及……这些都需要今天每一个关心、热爱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的人去认真思考。
 
二、模拟跟风:当前背景下的书法创作

  年内,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相继开幕,第二届扇面书法展、首届篆书展开始征稿。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选工作也已结束。其中,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在年内完成征稿、评选、展览工作,年内书法创作的基本走向从中可见一斑。

  年内,楷书创作依然延续着小楷为主的格局,“今楷”概念在年初时虽然在书法报刊中尚有部分言论出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年度内的大部分时间中似乎已被人遗忘,概念纷争与创作展示都变得悄无声息。隶书在年内受到热宠,在楹联展、青年展中无论投稿量还是入选量都较以往类似展览有了明显提升。行草书继续保持着在各种展览中的主流地位,二王与明清手札风格依然是行草书学习、摹仿的主要对象。篆书创作几乎成为楚简楚金文的舞台,对古文字知识的普遍缺乏,使篆书创作(尤其是青年作者)总体上停留在照书集字阶段。年内,全国首届篆书展开始征稿,这对于提高了人们对篆书的兴趣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否能为篆书创作带来新的推进目前还尚不可知。

  从年内几次国字号展览看,书法创作中模拟跟风现象依然存在。首先,在创作中过于依赖古贴中现成的书写与表达方式,或将其作为一成不变的符号,将创作变为将这些符号的机械堆砌;或者干脆依照古人字帖描摹复制;再或者以一位老师或以前获奖作品为范本,努力追寻、刻意效仿。仿效时人的现象在隶书创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次,过分追求作品外在形式,拼贴、做旧、染色等各种手段。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作者在追求作品表面形式时,完全是为形式而形式,以黑纸白字这样民间丧葬吊唁使用的书写方式参与展览,将对联制作成条幅等等情况时有所见。为求形式,已然完全不顾社会民俗欣赏习惯以及特定形式作品的创作要求,这既是作者盲目跟随时风、一味追求作品外在形式的心理反映,也折射出作者对于某些书写常识的匮乏。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中国书协的高度重视,在年内主办的各项展览评选中,对存在明显摹仿时人的作品痛下狠手,坚决拿下。9月5日,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在山西省五台县五峰宾馆主持召开“当代隶书创作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代隶书创作,就隶书的继承与创新、隶书的审美标准、隶书的展赛评审、隶书创作的规律、当代隶书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继续光大隶书的正大气象和秦汉精神、不断回归经典及回归秦汉成为会议共识,这也为今后隶书的创作和评审工作定下了基调。

  年内,围绕简帛书法先后进行了许多活动,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和由湖北省文联、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书画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楚简帛书法作品展”引人瞩目。
4月4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在湖南长沙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国书法院发起组织的“渊源与流变——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的一部分。参展的192件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书法人积极思考、大胆融合、不断创新的成果。“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学术论坛”同时举办。

  8月2日,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开幕,这次研讨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大量学术研究论文,经审定,入选论文50篇,集中了近年来国内楚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专家学者的最新成果。同时开幕楚简帛书法作品展,集中了当前全国书法界楚简帛书法创作方面有代表性书家的160多件作品,反映了当前楚简帛书法创作的艺术水准。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宣传楚文字书法的文化活动。

  在书法创作多元化的今天,以简帛为代表的这些民间书迹中无疑蕴含着许多尚待发掘的东西,如何去发现它、认识它并以此来丰富我们今后的书法创作,这中间有许多事可以做,也很值得去做。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