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时间:2010/10/20 8:40:24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www.yac8.com   阅读:140845   评论:0
内容摘要: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早年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造诣颇深,少年时代就被称为西北奇才,是沉雄博大的一代诗人和书法大师,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于先生的书法艺术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

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早年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造诣颇深,少年时代就被称为西北奇才,是沉雄博大的一代诗人和书法大师,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于先生的书法艺术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如行云流水。

于先生习书从赵孟頫入,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廷腐败,国力渐衰,中华民族受到列强侵略。于先生所以喜欢魏碑,是因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犷豪放之气。他怀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图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从他写的一首诗中可以得到反映。“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否则,如果只是临习书法,是无须“夜夜泪湿枕”的。他曾说过,“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正是这样,博撷约取,以个人审美原则取舍,形成了自己的行楷书,得以在千载书史上“卓然自立”。

于先生自一九二九年始,即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一九三二年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他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此外,于先生又逐步总结出篆、隶、楷、行与草书之间对应的规律性符号,这些符号架起了衍化草书的桥梁,解决了草书产生与"准确"书写的关键性问题。于右任先生的四个标准书写原则;一组神奇的符号;一本《标准草书》千字文,成为现代中国文字学研究上的伟大创造,也是草书发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同时,《标准草书》的问世,成了初学草书者最喜规抚的入门课本,是学草书的最佳途径。这本书在台湾已九次再版,在大陆也多次印行,但仍供不应求,真乃一时“洛阳纸贵”,可见这本《标准草书》在书界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正如著名书画家刘延涛先生所说《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当尤为广大悠久!”

于右任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于先生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更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险,绝无雷同。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时而与主题紧相粘连,时而纵放宕出而回环呼应,雄浑奇伟、潇洒脱俗、简洁质朴,给人以仪态万千之感。他将推广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用于实践,作到笔笔随意,字字有别,大小斜正,恰到好处。结体重心低下,用笔含蓄储势,出神入化。他在书法上成为一代宗师,日本朋友称他为“旷代草圣”。

1949年,于先生随战败的国民党逃亡台湾,当他滞留孤岛时,仍对大陆情念颇深。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望(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其乡思之苦,溢于言表,成为千古绝唱。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谈到台湾时,即兴引用了这首诗,令在场人士无不动容。

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该文章所属专题:于右任书法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