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1629年)作 行书颜氏家训二则 手卷 纸本水墨; 成交价格:¥2,240,000
题识:西湖过陈则梁山馆,出此卷索书,湖山晴霁、四虚献翠,为作擘窠书。米家法数米家画,游戏三昧。己巳二月,董其昌。
钤印:董其昌印(白) 太史氏(白) 玄赏斋(朱) 鉴藏印:周亮工鉴定真迹(朱) 高南村书画印(朱) 新安吴云海藏(朱) 周元亮收藏书画印(朱)
释文:梁元帝在会稽,年始十二便能好学。时又患疥,手不能拳,膝不得曲。闭斋葛帏避蝇独坐。银瓶禞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止痛。率意读史书,一日二十卷,即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失厌倦。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好学。家贫无书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詹呼之不至,哀号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为孝元所礼。
备注:高凤翰、周亮工、吴云海、周元亮旧藏,翁大年、王鸿跋。
董其昌行书《颜氏家训》卷赏析
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尽管清代中期以后一些书法理论家对董其昌多有贬低,但是,有明一代书家中,董其昌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这一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于赵孟緁、文徵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康熙赞曰: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它书法家无法比拟的。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此卷为董其昌74岁游西湖时应江南名士陈则梁之求,书《颜氏家训》中两段古人治学事迹。大概是背诵录之,故与《家训》原文略有差异。董其昌在卷后称用米家法数书擘窠大字。观此作,用笔虚灵而又力透纸背,不使一实笔而笔笔刚健,正合了米芾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境界。笔法精到,纯熟而传统,这正是他数十年来对古人精微感悟的结果。其中既有藏锋又有露锋,充分体现了奇正变化之妙。此作还在空灵之中加大了提按力度,极尽笔势纵横,有来有去,千变万化而气贯韵满。虚实的对比使通篇生意盎然。 著录:《翰海五周年纪念册》。
声明:以上拍卖作品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