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郑晓华:教育是书法繁荣的根基(2)

2012/5/9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yac8.com    阅读:2761


  “私塾相授”和高校培养最大的不同:一个系统化学习,一个只精一门。“私塾”不可能配备大学同样的学科群,拥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还有科学的教学管理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人才成长所必需的。当然“私塾”也可能出高水平人才,关键看老师的学养和见识。目前我们书法界,高校毕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修养好,但创作能力弱;而“私塾”学生或者干脆自学成材的学生,手头功夫厉害,但文史基本功差。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书法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充电,向院校靠拢,这很好。
  光会写字,只能算《书谱》里讲的“偏工”,社会上已有很多,大学不应该走这条路,应该立足长远,培养全面高素质。现在我们书法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比例很小,所以很多问题不好解决。受教育层次不一样,思考的问题就不一样。什么时候多数书法家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了(不一定书法专业,文史哲相关专业都行),整体队伍综合水准提高了,那时国家级大展“找错字”问题、学术不规范问题、书界风气不正等问题,都会随之而改善。

  问:书法教育,传统教学是重头。您认为应该怎样认知传统?经典碑帖临习在当代书法教学中作用如何?

  郑晓华:学习传统和经典非常重要。因为中国书法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历史,独特的语言体系和审美评价系统,这可能跟美术还是很不一样。书法有它特殊的艺术规定性,即以汉字为艺术表现载体;离开了汉字,就不是中国书法艺术。我们要传承文化,延续文脉,一些最本质、核心的东西恐怕是不能舍弃的。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地方,教学中、学术上当然应该兼容并蓄,给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鼓励学生作多样化探索,包括各种现代观念和手法。但我同时认为,书法独特、核心的那些元素,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不能舍弃,没有这个东西,就不是书法艺术。所以书法教学重点还应在经典学习。临习经典,出发点应该在熟悉传统艺术基本语言规范,把握中国艺术精髓,而不在机械拷贝形式。通过经典临摹,我们要了解的,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种书体形式,各种形式有什么特征,还应该研究分析它们展示的书法语言要素的共同性,风格与形式、技巧间隐藏的逻辑关系等等。通过经典学习,学生应该具有从具体中抽象出一般,再从一般回到具体的能力,能创造个性鲜活的书法形式。

  书法是一种性灵艺术,但是在很多人那里,书法已沦为“技术活儿”。我们要提升书法的文化品格,恢复书法的活力,从源头上着手,就是改变学习观念,变“形式拷贝”为“形式语言”提取,培养学生对书法语言的认知、把握和调动能力,以此展开想象、创造,使书写者具有像作曲家一样自由调动音符编织旋律的能力,能随心所欲、心手相应地创作。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