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花笺-精致华美的信笺

2012/1/17    作者:yac8.com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3701

花笺
花笺古代笺名。精致华美的信笺、诗笺。古文人雅士往往自制笺纸,以标榜其高雅,不入俗流。有的上饰有各种纹样。今人少见有自制者。古笺甚是难觅。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笺纸用作书札,称“信笺”;用以题咏写诗,名为“诗笺”。现代的人已无诗词雅兴,写信都用圆珠笔和机器制有光纸,所以笺纸在市上已绝迹,或作为高雅品在旅游定点玻璃柜中。
 民国以前,古人写诗唱和,或公私书信往来,都用国产手工制纸,以毛笔书写。笺纸上印有八条红线,俗称“红八行”,封套则以白绵或宣纸糊成长方形,名址皆由右至左竖写。这类笺纸、信封都已定型,市上南纸局、文具店都有出售;非同今日,全国信封统一形式,且由邮局监制出售,否则不予投递。
  古代的文人学士,有的以为市井俗品承载其文翰,如蝇污白璧,有伤其雅洁之美,乃自制笺纸,以标榜其高雅不入俗流。如清朝末年翰林杜彤家在天津杨柳青,所用信笺皆由爱竹斋画店用梅红纸刷印,名家画梅。也有在笺纸上印以汉瓦周壶或铭文者,古香古色。还有以各种色彩,或雕版印制成山水花鸟等图样,故统称之为“彩笺”、“花笺”、“锦笺”等美名。若将彩印笺纸辑成图册,则称其为“笺谱”。如《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等等。按:笺字《说文解字》谓:“笺,表识书也。从竹。”古代笺是作为表明古人著作者意,或断以已意,使大众可以读懂其文。如汉"郑玄注释的《诗经》称作“郑笺”,并非专指笺纸。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集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唐白居易《长庆集·霓裳羽衣歌》:“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今温州谓学字之竹纸曰花笺。
一、花笺创始于南朝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起了加速作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造纸)卷中说:“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 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观此,纸对社会发展之作用,不需多说了。
  纸之发明和实物出现,从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出土的两片麻纸看,最晚是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见《文物》1978年1期)据文献记载,东汉时尚方令蔡伦,字敬仲,改进了造纸术,制作出一种“蔡侯纸”,渐渐代替了竹简和缣帛书写文书。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成,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东汉时期的蔡侯纸属于尚方(皇室手工业作坊)制造,产量不多,供宫中用。晋代之纸,改良提高,且有南北之分:“北纸用横帘,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南纸用竖帘,其纹竖,晋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明"屠隆《考 事》)又晋"陆 《邺中记》载: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昭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做之”。石虎以五色纸作诏书,可知其时纸质已柔韧,而且已有染以彩色之纸了。唐"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有“朝罢须裁五色诏”句,即引石虎“凤诏”的故事。此外,东晋时,南方还有藤纸出现。到了南北朝时,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序中有“三台妙迹,龙伸 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之句,证实了以五色花笺书写诗赋文章,早在六世纪中已广泛应用于文人笔墨之间了。从而得悉“花笺”之名,开始出现在我国文风昌盛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二、隋唐时期的蜀笺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局面。不久,李渊起兵,取而代之,建立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强盛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超越前朝。体现在造纸工艺方面,较以往不仅质量提高,而且品类也增多,如玉版、贡〓、经屑、表光、鱼子、硬黄……与此同时,唐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辉煌夺目的时代,承载这宗诗文的载体纸张——诗笺,随之名目也繁多,五光十色。唐代制纸工艺首推四川,而蜀中笺纸又以“浣花笺”首屈一指。浣花笺一名“薛涛笺”,又名“松花笺”。相传唐元和(公元806-820年)中,元稹使蜀,营妓薛陶(涛)造十色彩笺相赠,稹于松花笺上题诗寄陶。(李石《续博物志》)又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句,可见薛涛笺为当时诗人所乐道。按:薛涛字洪度,随父流落蜀中,遂入乐籍,工诗。韦皋镇蜀,招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暮年屏居浣花溪。元"费著撰《蜀笺谱》,谓薛涛七十三岁卒,不知所据。薛涛笺是“以芙蓉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见《天工开物》)。这时的笺纸,已有名家自制之开始。
三、五代时的砑光笺
唐代彩色纸笺普遍用于文人诗酒间,然而尚无笺纸上雕印山水花卉之说。五代末,曾任后晋户部尚书的姚 ,其子 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纹镂奇细,号“砑光小本”。
  砑光的笺纸,是雕版刷印花笺的前身,其法是以彩色纸料薄而劲韧者,覆在线刻的画版上,然后用木棍或石蜡在纸背上磨砑,雕版上的花纹则光出纸上。这种砑光纸直到清代,尚在各地南纸店里砑制。
四、宋元花笺新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是因赵匡胤用兵结束了五代十国时诸潘割据的战乱年代,社会暂时得到安定。造纸质量提高及活字版印刷术出现,更推进了文化昌明。就笺纸而论,宋代有澄心堂纸极佳,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都是宫中御用之笺纸相当华贵。
  元代制纸,有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篆纸、观音纸皆出江西。彩印诗笺,尚无所闻。惟有纸上绘金如意云者,为元朝大内明仁殿御用之品,可裁作诗笺。清朝曾有仿制,特于纸面左下角捺“乾隆年仿明仁殿”长方图章,亦系御用之物。皆非一般市上所售,后有复制者。回观上述文献资料,截至元代,雕版印刷彩笺尚无所闻。所以只有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到了明末黄金时代,才涌现出了诸如《萝轩变古笺》、《十竹斋笺谱》等高雅精绝的花笺,相继问世。
五、明代的彩印笺谱
明代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无论是文学艺术、蒙学读物,还是医药气功、衣食生活以及文房四宝……几乎无不附以精雕之插图。以图为主的画谱、墨谱、神仙人物图传,更不必细说,而其中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册,雅趣高绝,专供士大夫“清玩”者,莫过于《萝轩变古笺》和《十竹斋笺谱》了。《萝轩变古笺》又名《萝轩笺谱》,明末萝轩辑,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吴发祥刊版于江宁(今江苏南京)。《萝轩变古笺》中的“拱花”版式,是版画史上一大创新。它是先将物象的轮廓用阴刻刀法刻在平面木板上,再将宣纸覆于版面上,上加薄毡,以木棍用力压或木槌轻敲,纸面就凸出了版上凹下的图象花纹,犹如今日官防钢印。所以颜继祖说:“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明刻《萝轩笺谱》今已难得,1981年上海朵云轩有复刻本印行,可资参考。继《萝轩变古笺》后,有《十竹斋笺谱》刻成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竹斋”命名与编印者胡曰从经历有关。胡原籍安徽休宁人,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喜鉴藏文物。相传胡酷爱竹筠,尝于寓所种竹十余竿,读书雅玩古董于竹窗下。后在南京鸡鸣山侧开一古玩店,因而取名,“十竹斋”。胡曰从曾任南明王朝中书舍人,明亡不仕。《十竹斋笺谱》印成于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等。共分四卷,二百八十图。其中卷三,有以象征之物,以表古代成语故事;有以写实人物,画才德兼备,非流俗所能企及之高士。笺谱诸图,皆纤巧玲珑,印制极工,除“ 版”外,还以“拱花”凸版印压花瓣脉纹,鼎彝瓶花图案者。典雅清新,今难再现。《十竹斋笺谱》卷首有李于坚《笺谱小引》和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序》。序文对笺谱的发展演变, 版、拱花的雕版印制等,阐述较详。1940年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分类编入其中。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