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七绝·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百咏(3)

2010/7/19    作者:马一浮    来源:书法欣赏    阅读:9633

  六十八、爱新觉罗永瑆
        轻描漫写有王风,笔势犹如骏马雄。
        论翰朝中谁对坐,怅然只向古人同。
        
        注: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号少厂、镜泉、诒晋斋主人。工书法,主要学赵孟頫\和欧阳询,偏及诸家,各体均能。其学书数十年不辍,与人论书少有出其右者,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翁刘成铁”。好收藏,故家藏书画颇丰,资刻《诒晋斋法帖》。

        
        六十九、铁保
        燕闲犹爱小虫艺,尽夜披灯颜字勾。
        人帖刻成传后世,心藏八法泻春流。
        
        注:铁保,本姓爱新觉罗氏,,后改董鄂氏,字冶亭,号梅庵、铁卿。诗文书画可称里手,楷书从颜真卿入手得运笔之法,然后草书学王羲之,行书则学董其昌。学书用力之深当时天下无及,其为有清书坛一大家,是从练中来,当今学书者当以为警。与翁方纲、刘墉、成亲王并称“翁刘成铁”。著有《梅庵诗钞》,刻有《人贴》四卷行世。

        
        七十、翁方纲
        精赏善考功独绝,跋碑评书妙连珠。
        法心自悟清风透,堆柳春烟问玉壶。
        
        注:翁方刚,字三正、忠叙,号覃溪、苏斋。书法学颜鲁公、欧阳率更、苏东坡,又精赏证,题跋碑帖可叹观止。与刘墉、成亲王、铁保、并称“翁刘成铁”。然其书及用笔之法人多不解。如包世臣认为其书只是工匠精细,笔法无闻;刘墉则笑其书法,哪一笔是自已的。其实翁书还是十分有功力、有水平、有创意的,他的成功完全是天资和后天努力得来的。他的正书浑厚雄逸,端庄挺拔,仪态万方,深得鲁公真意,他以后几无人可达此境。“法心自悟清风透,堆柳春烟问玉壶”,这是我对翁书的评价,这一点也是刘墉无法与之比肩的。

        
        七十一、刘墉
        机锋睿智胜东方,尽粹平生顶上霜。
        浓墨美名称宰相,书坛佳话映海桑。
        
        注: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书学董其昌,然能出以已意,不独守其昌之法,时有过人之处,笔力浑厚。与翁方纲、成亲王、铁保、并称“翁刘成铁”。为书最讲腕力,笔到腕到,故时有“浓墨宰相”之称。传石庵有三姬,亦善书,有求书则以姬代笔,人莫能识焉。刻有《清爱堂帖》。

        
        七十二、王文治
        十载寒窗入探花,砚穿杵细伴春华。
        毫添淡墨孤灯下,漫写心笺冷月斜。
        
        注: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乾隆探花,精通诗文书画。为书别有韵味,清秀宜人,深得唐晋之法,行书最近羲之。吾犹喜其书,每置案头观,便觉春霖沐身,清风撞铃,丝柳拂面。时刘墉为书以腕力胜,而王文治以风神论,故时有谚云:“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有《梦楼集》传世。

        
        七十三、林则徐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注:林则徐,字少穆、元抚,号竢村老人,书学王羲之、欧阳询。谪伊犁为书犹甚,远近争相购之,纸素一空。
        
        七十四、包世臣
        艺舟双楫笔如椽,评品古来优劣篇。
        悬腕双钩虚掌握,篆章自点韵超然。
        
        注: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工诗文书画篆刻。学书三十年,游于书者之间,探古人笔法之妙而有所心得。其执笔悬腕双钩,指实掌虚,平出逆入,顺下逆收,体实态丰,人称包体。所著《艺舟双楫》最为著名。

        
        七十五、爱新觉罗玄烨
        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
        注: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康熙。特别喜好书法,对董其昌书法更是偏爱有嘉。曾大力搜罗历代名贴名画,题后命工装裱藏诸内府,并敕修《佩文斋书画谱》,记录考证书画颇精。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曾据1919年扫叶山房本影印发行。

        
        七十六、阮元
        无端南北分书派,碑帖阴阳面目同。
        一脉何将成泾渭,金刀不挫紫毫风。
        
        注: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工书画诗词文章,又精于鉴赏。于《石门颂》用功最大,又玩之《乙瑛碑》,神合之处几无人胜。著作甚多,其《南北书派论》别有洞天,发人之未发,是著名的书法论著。

        
        七十七、伊秉绶
        笔力如神铁案寒,砚清墨透断乌栏。
        书偏汉隶天然趣,春柳冬梅别样观。
        
        注: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默庵。工书画,犹善隶书,大隶气宇非凡,突破前人,故康有为言其能集分书之大成化而为之。愚以为伊秉绶的隶书的确独树一帜,与汉隶相比,虽然少了一些天然趣味,但还是可观的,故我云:“书偏汉隶天然趣,春柳冬梅别样观。”著作辑为《留春草堂集》。

        
        七十八、朱彝尊
        说砚文章雅事胜,曝书观帖唤高朋。
        秦砖汉瓦寻佳处,再向苍碑仔细凝。
        
        注: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鸥舫、金风亭长。长于诗文经学金石考证,能画善书。为隶得古隶笔意,有超逸之气。其分书、行书在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列为逸品下。

        
        七十九、倪元璐
        天才独运出奇葩,点罢秋山染落霞。
        笔走心溪真快事,借来草圣入君家。
        
        注: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工书工画,以书法最为灵妙,行书特别是草书深得韵致,爽快至极,可谓超逸。但细观之,又觉笔势结体未到最佳处,时有欲收而未能收,欲放而未能放之病,然其书自心而发,情思并有,得无意为佳之法,故谓之“笔走心溪真快事,借来草圣入君家”,只在一借而已,当可也。

        
        李八十、文田
        大论兰亭撼墨林,可怜曲尽少知音。
        心如秋水飞红去,留与郭高又探寻。
        
        注:李文田,字畬光、仲约,号若农、芍农。书法北魏,于隋碑用力最多。尝大论《兰亭序》非羲之文非羲之书,此论一出,撼动书林,争议一时,后因论据不足而止。数十年后,高二适、郭沫若也有兰亭之争,因历史原因也作了了,未得其果。我认为,现在研究《兰亭序》书文是否为羲之所作实在是没有实际意义。首先,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已把《兰亭序》和王羲之紧紧相连在一起了,如果《兰亭序》不在王羲之名下或者是王羲之从来就没有书写过《兰亭序》,那末我们的书法情结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转变。其二,我们目前所见的《兰亭序》墨迹本来就不是王羲之所为,如果用一个非标的参照系作为研究模范,得出来的结论又如何让人信服呢。拙论且存。

        
        八十一、郑孝胥
        云中本欲缚苍龙,却揽江山入帝封。
        多少古今成败事,问山问水问心胸。
        
        注: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光绪八年高中解元,官至湖南布政使。他最不光彩的作为就是1930年出任了伪满洲国总理。如果我们不因人废艺的话,他的诗书画还是很有水平的。其书法能够出入苏轼,沉浑如石,气韵如河泻千里,江过万重,自有意在其间,可作大家称。著作有《海藏楼诗集》。

        
        八十二、朱耷
        白眼山水醉欲狂,哭之笑之又何妨。
        当年笏床今安在,王谢堂燕换屋廊。
        
        注:朱耷,字雪个,号个山,以后更号颇多,有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中以八大山人最为人知。朱耷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先为僧后为道,善诗文精书法绘画。所作鸟鱼好作白眼态,题跋别有性致,古傲崎崛,署款“八大山人”摹作“哭之”“笑之”,亡国之恨,狂傲之状,跃然于笔下纸素之上。

        
        八十三、石涛
        奇峰收尽日西斜,暮雨消烟断落鸦。
        我立论高言一画,观山看水是僧家。
        
        注:石涛,俗姓朱,名若极。出家法名元济、原济,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擅书法绘画诗文。提出了“收尽奇峰打草稿”“法自我立”“一画论”等著名的绘画理论,书法崇尚自然,不拘古法,自成一家面目,其书其画非功力深厚者不可妄学,否则会入狂怪。传世绘画书法作品较多,为世人所宝。

        
        八十四、罗振玉
        自负尽通天下书,拓铭窥器辨虫鱼。
        精题小楷多清劲,敢笑时人几处如。
        
        注:罗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精于鉴赏。书学欧阳询,略为已意,最解笔法,故小楷犹为精绝,时人几无过之。
        
        八十五、王国维
        学贯中西起夜船,人间词话作奇传。
        心窗明月缘三境,何故清身碧水眠。
        
        注: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伟大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词学家、诗人、书法家、金石学家、哲学家、文艺理论学和翻译理论家。可谓集中西古今大成于一身,他在《人间词话》(其词集曰《人间词》)中谈论治学经验时说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如此高论,非王国维不能言。

        王静安埋头文史哲学领域几十年,在中国最早将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运用于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他将历史学与考古学有机地结合,开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并确立了较为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其生平著述多达62种,手批古籍逾200种,收入《王国维遗书》的有42种,其中又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他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盛赞其曰:“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郭沫若则叹曰:“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令人不明的是,在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之时,他却给世人留下了“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沉身于颐和园之昆明湖自尽。在他50岁人生之际,学术研究鼎盛之时,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一桩“谜案”。

        众所周知,静安先生并不着意为书,然其学养所至,信手涂抹便自有意蕴其间,秀媚可人,一如其诗其词,令人叹为观止。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曾刊其书作一幅,学人之气荡漾其间,足使所谓书家羞惭,当今自诩“玩书法”者可作则鉴!

        
        八十六、李叔同
        悲欣交集无人会,未了平生是佛缘。
        古道长亭残照里,风眠西子水连天。
        
        注:李叔同,字弘一,僧人,法名演演,世称弘一法师,别号颇众不一一列举。善书法、篆刻、诗词文章、音乐,攻画,犹以西画为最,精喜剧。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从一个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苦心修行,由来的种种一瞬间如过眼云烟一刀两断,从此人世间少了一个李叔同,弘一法师也夺世而生,这一作为是一切凡夫俗子永远无法领略的境界。晚年,弘一法师将他潜心佛学的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和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世人展示了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和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人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的醒世名言。弘一法师临终之时,以“悲欣交集”四字示人,可谓破尽红尘一切念,诠悟了人生生死的最高境界。其书法远宗魏晋,而近师八大山人,浑圆朴实,烂漫天真,绝无圭角锋芒,清朗一归于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书人合一、人书俱老的极境。

        
        八十七、于佑任
        髯霜拂柳美名传,俊逸临风玉树坚。
        破古苍茫开大道,草书标准立新篇。
        
        注:于佑任,原名伯循,字骚心,号髯翁、太平老人。精诗文工书法,草书最得法,颇有怀素、八大山人笔意,结体结字缠绵婉转而少连带牵丝,潇洒散朗清润,闲逸庄重。拟将草书标准化,作有《标准草书千字文》等,惜其愿未得广传。

        
        八十八、齐璜
        缘何些许入班门,又作丹青砚上尊。
        十里清泉蛙声起,燕支濡墨落梅痕。
        
        注:齐璜,原名纯之,字渭清。以后改名作璜,另字濒生,号白石、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世人多称齐白石。原以木工为生计,三十岁始习画并以为业,五十七岁定居北京。擅绘画,所作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力求在似与不似之间,独出己见,妙趣横生,他人无及。书法最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犹得力于《天发神谶碑》,为印单刀直下势如破竹,布局纵横交错,破古镇今,豪放之气,盈溢于方寸之间。行书则取法于米元章,扬弃自然,古拙天真,全为自家面目。无论绘画、书法、篆刻均为一代宗师。

        
        八十九、林散之
        灵泉慧悟坐金蟾,饮墨观毫洗笔帘。
        春雨江南烟锁岸,古碑名帖再添签。
        
        注:林散之,号江上老人、左耳、聋叟,又署林散耳。自幼年起学习书画,曾师从范培开、张粟庵、黄宾虹等人。汉魏唐宋元明清皆习之不厌,遍临百家,遂成其独特书法特色。散之老人草书别有趣意,下笔不事雕琢,斩钉截铁,笔势如龙腾虎跃,生生有气。用墨则枯湿浓淡,婉约其间,有如美人姿态总可相宜,凸现出摄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九十、白蕉
        仇纸恩墨多废寝,切笺写兰醉兰亭。
        笔飞颠沛冲霄汉,素月清空夜点星。
        
        注:白蕉,原姓何,字远香,号旭如,另署济庐、复生、复翁。精诗文书画,行草书才情横溢。一生只喜二王而多变化,在王书的基础上参以现代书法技巧,吸古化为我用,避免了食古不化之嫌,形成了隽洒秀美、意远韵高的书法风格。其于书法浸淫穷构全力,尝自言为“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由此可人一斑。余最喜其《题兰杂稿卷》,此卷纵逸无极,天真烂漫,笔到处出神入化,用墨浓淡相间,如星似点,随手而来绝无造作之态,尽得王书精神,可称近现代书法极构。沙孟海《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云:“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呜呼!“笔飞颠沛冲霄汉,素月清空夜点星”,这是我读白蕉此卷发出的惊叹。除了书法作品外,白蕉先生还为世人留下了《云间谈艺录》、《客去录》、《济庐诗词》、《书法十讲》等珍贵的文字作品,所以对于白蕉先生,我们仅以书法大师称之,是不能全揽其艺术才华的。

        
        九十一、沈伊默
        帖衰碑盛莫由之,力挽狂澜绝代师。
        窃向山阴寻道士,黄庭欲把换鹅姿。
        
        注:沈伊默,原名君默。在帖衰碑盛之际,毅然提出了回归二王书法的大旗,明确指出了由唐入晋的书法之路,只有继承传统,才能推荐出新和开创全新的书法风格。我认为无论或碑或帖都要扬弃,简单的否认都是不可取的。沈伊默的书法最讲究笔法,他说,“笔法是书法全部形式因素中的第一要素,是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物质手段”。在他的《书法论》、《学书丛话》、《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等书学著作中,都在阐述他维护传统书法尊严的思想观点。沈氏书法非一般意义上的书家书法,已经不简单的是笔墨纸砚技巧的结合与线条的渲泻,而是一种独特文化的再现,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以一个学者的目光去审视这一看似简单却意韵无穷的艺术,笔力卓绝,笔法纯真,结体超逸,意境悠远是沈伊默书法的最大特点。

        
        九十二、潘式(用其原韵)
        绝编断册没能亡,残墨犹香窥二王。
        梦放流觞观曲水,千秋万代忆书皇。
        
        附潘伯鹰原诗:
        
        古人已去不传亡,优劣谁堪品二王。
        地下右军如可作,讵将知己许文皇。
        
        注:潘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精诗文书法,最好二王书,草法取之于《十七帖》,人无几过。真书学褚遂良而入王,笔法凝厚,功力非凡。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等,其中以《中国书法简论》最为有名。

        
        九十三、徐生翁
        为书不与古今同,独创自然格调工。
        知己何求难切悟,毫当利剑破苍穹。
        
        注:徐生翁,原嗣姓李,名徐,号生翁。徐生翁书法主要取法于《石门铭》和《史晨碑》,同时遍临秦汉碑版钟鼎器彝,奠定了他雄厚的传统素养。对于自己的学书过程,他说,“余习隶书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经过他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他古涩厚朴、奇崛老辣、有异于人的书法风格。

        
        九十四、吴湖帆
        品鉴源流左右逢,勾沉墨海觅仙踪。
        偷闲漫写心胸事,佞宋词痕字韵浓。
        
        注: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倩庵,别署翼燕等。工书画、精鉴赏、擅诗词。书风秀丽,笔法雅致,一点一划,尽是自家内容,活脱一派才子气格。其手录《佞宋词痕》字俊词媚,为少有的佳作。

        
        九十五、钱瘦铁
        醉刀椽笔刺田黄,碧水青山入寸方。
        小技雕虫明大道,铜肥铁瘦总相长。
        
        注:钱瘦铁,名厓,字叔厓,到了晚年则自号淞滨病叟。徐生翁一生辛勤于书画篆刻之中,锺王名书无所不涉,秦汉碑版钟鼎器彝皆收入目,故其书法金石之气苍然扑面,摄人心魄。篆刻更是别具一格,治印险象环生,峻峭挺拔,破边线,留红白都是恰到好处,可谓增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我认为近代之印人没有几人能达到他这样的高度的。

        
        九十六、来楚生
        从来书道妙难穷,提笔沉鱼雁落空。
        大意千文临智永,拈刀试石印痕红。
        
        注:来楚生,原名为稷勋,字楚凫,后易字初生、初升,号然犀、负翁、一枝、非叶、处厚,另署安处先生、然犀室主等。精诗书画印,书法用笔凝厚,所临智永《千字文》,自言“大意临之”,观之与永师之作有暗合之意,生苍老率。所画花鸟无不呼之欲出。篆印厚朴归之于天就之成,凝滞有韵,无意之间便为佳作。作品辑为《来楚生书法集》、《来楚生画册》、《然犀屋肖形印存》、《来楚生自用印存》、《来楚生草书集》传世,为学书画印者良鉴。

        
        九十七、邓散木
        八斗才高厕简楼,几时明月照兰舟。
        颠逸楚狂思旭素,杜康邀与作春游。
        
        注:邓散木,初名菊生、士杰,后更名为铁,号纯铁、老铁、无恙,三十岁以后又号粪翁,四十岁后始号散木,晚年因病去一足,自以一足自称。另署楚狂人、山人居士、无外居士、郁青道人、天祸且渠子等。能诗词,擅书法,师萧蜕庵,于篆隶行草真皆圣手,以籀篆隶入印,篆法苍老,自云为艺篆为第一。著作主要有《篆刻学》、《书法百问》、《欧阳询三十六法诠释》、《书法学习必读》、《三长二短印存》、《厕简楼编年印存》、《癸卯以后锲迹》、《钢笔字写法》、《邓散木诗词选》等。其书法洒脱放逸又蕴含蓄其间,小楷娟秀可人,《篆刻学》纯以小楷手稿方式出版,于教诲之中又得赏书翰之妙,为爱翰人所宝。

        
        九十八、高二适
        兰亭驳议动神州,学术探源真理求。
        片瓦只砖残叶里,丹签玉锦慰心酬。
        
        注:高二适,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文物》杂志1965年第六期刊登了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高二适先生读后,先在1965年7月2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继后又发表了《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针对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由此引发了建国后一场颇为壮观的“兰亭序”真伪问题的论辩,在国内外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高、郭二人地位悬殊,高二适以平民之身与位在高官的郭沫若针锋相对,当时在国人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胜败早在预料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这场论辩不了了之,但我们却得到了一个启示,学术争鸣是学术进步的惟一方法,个人观点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错误的理论在争鸣中将会原形毕露,而正确的观点在争鸣将更会大放异彩并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邪不压正是永远不变的真理。高二适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他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精神食粮。

        
        九十九、马一浮
        信步闲游儒佛道,阐扬开示后来人。
        放舟东去思红豆,墨带禅缘不染尘。
        
        注:马一浮,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戏老人,现代著名国学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学术,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关于马一浮先生的学术成就,任继愈先生《马一浮集•序》云:“马先生学术造诣深广,世人鲜能望其涯涘。他治学广大而又精深,能会通儒佛,兼容文史,是一位难得的通儒。”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三大册1996年10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马一浮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篆刻也别有逸趣。对于马一浮书法,任继愈先生《马一浮集•序》又云:“马先生书法超逸,游刃于古人规矩之内而迥出于古人藩篱,神采内敛,秀劲深涵。世间书法家多缺乏学问根底,只有临池功夫,最多能达到第二流。方之古人,马先生书法可以远绍朱熹。”其书法、篆刻作品华夏出版社1991年6月辑为《马一浮遗墨》出版。

        
        一〇〇(终)、苏局仙
        童颜鹤首写兰亭,板浪松身震电霆。
        彭祖欲来相对饮,烂柯山里看松青。
        
        注:苏局仙,字裕国,为宋代大文豪东坡后裔。在他生日111岁前夕,因年老体弱,无疾而终。苏老是上海第一批捐献遗体的志愿者,1983年他在接受荣誉证书时,即兴赋诗道:“皮囊原似春蚕脱,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便超生!”1979年5月,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全国群众书法大赛,苏老以近百岁之龄参赛并一举夺魁。其参赛作品为大幅录王羲之兰亭序,书作大象如岿,谋篇布局畅气淋漓,撼庭之势卓然而来,令人动容,结字秀逸,用墨如施五彩,笔法炉火纯青,深得古人意韵,可谓人书俱老。如果羲之再生定如潘公伯鹰所言“讵将知己许文皇”许之也。吾之“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杂咏”以苏老为终篇,就是为了表达我对这位书坛老骥的崇高敬意。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