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王献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孟頫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怀素 张旭 褚遂良 李邕 赵佶 虞世南 王宠 唐寅 黄道周 邓石如
梁诗正 孙过庭 鲜于枢 文徵明 祝允明 董其昌 张瑞图 张即之 傅山 王铎 成亲王 何绍基 于右任 沈尹默 启功 刘炳森 田英章 杨再春 卢中南 周慧珺

怀素传世书法赏析《食鱼贴》

时间:2013/2/9 8:43:41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yac8.com   阅读:70721   评论:0
内容摘要:怀素传世经典书法赏析《食鱼帖》草书图片3张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怀素传世经典书法赏析《食鱼帖》草书图片3张

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指出书法作品当以建立在运笔结体基础上的神采美为上。“所谓书法的神采,就是通过点画结体形式被对象化了的创造者的精神、风采”。在《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中,那种飞动险绝、变化无穷的笔墨形象,引发无限的联想,如“舞”一般。“‘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怀素在《自叙帖》中的用笔和点画也是钢筋铁骨,如骤风狂雨,挥洒自如。窦臮《怀素上人草书歌》形容怀素狂草“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躁尤枯绝”。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会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道:“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怀素的草书就是把握住了“神采”,纵贯整体,不拘泥于某个局部,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整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神采奕奕、意境深远。

怀素传世书法赏析《食鱼贴》

 在怀素的传世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染力主要是线条和点画通过墨色浓淡、枯湿甜润、时疾时缓表现出来的。有时一个点画可能涨为一个浓浓的墨块;有时几个连笔可能缩成一个符号化的图形,有时一个线条可能写成类似枯柴的飞白;有时方笔起笔,有时圆笔起笔,有藏有露,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长有短,质感凝重,对比强烈。引带虽如游丝萦绕,却飘逸而不浮;若云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笔法精妙。排列上参差错落,攲正相生,笔势动荡,仪态万千。行与行之间相互避让,左右飞动;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顾盼生情。有时上字之末为下字之始,有时数字相连,气势不断。犹如欣赏一首音乐,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似小桥流水,有时又戛然而止,流离顿挫,激扬浩荡,纵横跳跃,回旋低昂。书写时有的一气呵成,忽大忽小,时快时慢,笔力雄强,气势开阔,风神潇洒,险峻跌宕,表现出娴熟的草法、富于节奏的韵律和连绵不断的恢弘气势。

该文章所属专题:怀素书法

标签:传世 书法 书法赏析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