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瘦金体书法《闰中秋月诗帖》

时间:2012/5/26 19:33:17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www.yac8.com   阅读:35124   评论:0
内容摘要:赵佶《闰中秋月诗帖》纸本,纵35厘米,横4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

赵佶《闰中秋月诗帖》纸本,纵35厘米,横4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赵佶瘦金体书法《闰中秋月诗帖》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赵佶瘦金体书法《闰中秋月诗帖》


赵佶瘦金体书法《闰中秋月诗帖》

赵佶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很多皇帝无法与之比拟的。因此,后人戏称赵徽宗是“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钟情于中国书画艺术的皇帝在这一领域也确实建树不凡。他能书善画,并下令刻帖雕书、将书画列入科举科目、兴建画院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书画的传承和发展的。他所开创的“瘦金体”成为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家派别和一体风格。

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赵佶的“瘦金体”《闰中秋月帖》。我们看到,作品笔画细瘦如“筋”,舒展飘逸,却挺拔有力,气韵生动且不失腴润,更不显稚弱之气,有浓郁的书卷气息。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又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观赏作品,我们发现,其线条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只是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这种书体从美学的角度讲:丽美之气袭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权集中制的时代,一般的情况下,肃穆、庄重、典雅和大气是皇家风格的主要特征。但是,历史似乎在动荡的宋朝发生了非规律性的扭动,从而造成了皇权和皇家审美标准的大逆转。赵佶荒废朝政、一心沉溺于书画艺术这一事实,推动了他艺术天分的表露和宣泄。而他的美学标准也随着扭动的历史现实化而变得大背传统,形成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这可能就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形成的历史渊源吧!但是,优秀的艺术流派是以它优秀的艺术价值流传的,艺术的光芒不会因创造者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受到因影响。赵佶的“瘦金书”墨迹,优雅之气与瑰丽之气并重,正如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称赞他的书法所言:“金缕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佶书法

标签:赵佶书法 瘦金体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